《东南商报》大学的精神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建设的育人成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次数:14

 

 

大学的精神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建设的育人成效

 

 
 
  万里学子帮扶空巢老人
  万里舞龙队

  “我们将用自己创业中的经验来指导他们。”孙洁,浙江万里学院2003届毕业生,宁波市众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创业成功后回到母校创立“众信创业基金”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弟学妹,同时还成立了一个“人力资源经理班”,定期安排资深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入校园,实行针对性就业指导。

  “我只是对我患病一年多的母亲尽了一个大学生儿子应尽的孝心。”吴全忠,2009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万里学院2010届毕业生。十多年坚持以走读的方式悉心照料因重症糖尿病双目失明的妈妈。

  “之所以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因为那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夏佳佳、褚汉明、叶望远……浙江万里学院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毅然放弃留学或者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而致力于青年志愿活动服务西部的毕业生。

  记者 毛信意 通讯员 严希希 张静芝

  众所周知,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一个大学生是否有文化,会影响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人文理想和人文关怀。浙江万里学院的学子们,用他们的青春与实践,绘画出一个又一个的美好而温暖的人生。

  理念文化

  万里精神与人文万里的水乳交融

  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说:“万里人总是在拓荒。”

  以“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为核心的万里精神,是浙江万里学院的举办者———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的创始者们用其成功的创业实践长期积淀下的。浙江万里学院自改制创立的那天起,她的校园文化就有了自己的坚实基石,即万里精神。

  每年,徐亚芬女士都会以“重走万里路”的形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业办学故事,由此向大学生们传达万里精神。这看似简单的活动,却激励了无数万里学子。许多创业的万里学子后来都谈到,“徐妈妈”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他们,想要做一个对社会更有贡献的“万里人”,实现青春的最大价值与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因文化而成就起来的学校。2001年,到万里学院履职之初,执行校长陈厥祥意识到,在这样一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着的新体制新机制的本科院校,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才所依附的学校这个载体,必须具有内在特质。这个特质就是大学精神。理事会和学院领导在这一点上取得了高度共识。

  10余年中,在“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指引下,陈厥祥提出文化办学理念,育创新性人才,建创业型大学,把学院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普通高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在教育改革路上,万里始终坚守教育的本真。

  制度文化

  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积淀

  “万里模式是一种可资借鉴的现代大学制度,它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现代大学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万里改制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曾十三次前往浙江万里学院调研。充满活力的“万里模式”赢得了这位教育老人的倾心。

  经过几年的建设,浙江万里学院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作了刚性规范,而在广泛总结以前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在第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万里文化创建工程”,作为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纲领性文件,依据这一文件,学校制定了第二个五年的文化建设规划,在理念文化、精神文化、校训传统、学校文化、活动文化等各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目标、方法、特点。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一所大学的人文环境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进步,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加速度”式的万里发展模式,让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在内的学校发展走在了同等高校发展的前沿。自1999年开始,学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建设自然环境整洁和美的生态大学,人际环境纯洁和谐的文明大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其后,在市一级绿化单位、园林式单位、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基础上,2006年通过了省教育厅、省环保局评估,被授予浙江省绿色学校。

  2003年学校获得了由省教育厅颁发的“校园文化创新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年,学校被正式授予“文明校园”称号,校园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持续营造人文、祥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2004年学校被省公安厅、省社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省教育厅授予“创安示范单位”称号。此后,曾多次通过考评,一直保持“平安校园”的荣誉,并获省文明办网示范单位称号。最近,又获得了“五星校园”的殊荣。

  如果没有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这些共同的基石,这样一些成绩的取得是不可想象的。

  活动文化

  “四季歌”带动爱心、慈孝、创业

  “快来看,快来瞧,错过轮滑,错过挑战!”“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热闹翻天的景象,是浙江万里学院一年一度的社团招新特色展示会。为了招才纳贤,各个社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亮出“绝招”。拉丁一族社团的伦巴现场表演赢得了现场一片叫好,FSK协会展示了如行云流水般的轮滑技巧,吉他协会的现场吉他表演……

  如果说,第一课堂的作用是浇灌的话,那么第二课堂的作用就是滴灌。在万里的校园里,你随便问一位学生:“你们万里最有影响力的活动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他们口中的“四季歌”———每年3月、5月、10月、12月分别开展“绿色万里”、“科技万里”、“国际万里”、“人文万里”四季校园文化大型系列活动,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人文万里”是“四季万里”中最先推出的活动,始于2001年12月,以后每年12月份启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凝炼东方神韵”为主题。

  3月,“绿色万里”启动,以“实施绿色教育培养,创建绿色文明大学”为主题和目标。

  5月,“科技万里”启动,弘扬“民主”、“科学”精神,为国富民强而创新、创业。

  10月,“国际万里”启动,倡导“国际视野,人类情怀,中国立场”。从中国立场出发,正确理解国际文化,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竞争、合作与共事的能力。

  据统计,历年“四季歌”每季平均项目数为24项,最多一届包含了33个子项目,平均学生参与人次为9700余人次,几乎每一位万里学子都自主参加过“四季歌”活动。到现在,新入学的新生都会对每一季的活动充满期待,而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多样的主题与内容中寻觅到自己最向往、最需要的音符。

  “10年的人文万里活动,已经把万里的人文指数提升了。”陈厥祥说,“万里学院的教育,是有文化的教育,有理想的教育,有创新的教育。”这是贯穿于万里学院文化精神中的一条主线,渗透在校园方方面面,也烙在代代学子身上。

  通过精心培育,学校还形成了“爱心文化”、“慈孝文化”、“创业文化”、“竞赛文化”、“诚信文化”等品牌文化。

  学校明确提出倡扬“爱心文化”,设立爱心基金,在帮困助学、人道救助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爱心文化”这一品牌的创建,校园内形成了令人感动的爱的氛围,如浙江万里学院王丁苗同学因为生了红斑狼疮而生命垂危,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的募捐,一次性筹集了20余万元,挽救了她的生命。

  “慈孝文化”通过倡导节约、问候父母、励志理财,为家庭减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赞誉,如学校多年来一直未曾放弃的大一新生“一封家书”行动,让刚到异地求学的大学生们给家人寄去一份安心。

  “创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在校创业启蒙、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活动助推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竞赛文化”则是通过项目化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不断成长成才。

  在毕业离校之际,毕业生怀着对母校一片深情捐赠了毕业林、捐赠了启航奖(助)学金、创建了“绿色书库”。种种事迹表明,这样一些品牌文化,已逐渐显示其品牌价值并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果实”,成为浙江万里学院的宝贵财富。


网址链接: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3-06/20/content_614235.htm?div=-1

(东南商报2013年6月20日A12版)